第306章 306视察_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笔趣阁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306章 306视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6章 306视察

  军装是统一的,但是大小并不合身,多是能制成就可。

  于是王布犁便叫人去寻炭笔,他来作画。

  自从王布犁展现这个素描画像的手艺后,便在宫中流行开来。

  许多妃子都愿意画着玩,尤其是听王布犁说过什么鼻孔定位法之类的,更加有趣。

  朱元璋瞧着王布犁按照身高、肩宽等制定章程,大抵就是两寸为一个码数,这样尽可能的合身一二。

  又把大殿外的护卫们叫进来差人量一量数据,记录在案,粗糙的对比一二。

  朱元璋瞧着王布犁这通忙活,主抓一个让裁缝分批量的按照尺寸制作,并且做好标记,方便到时候去分发给下面的士卒。

  如此一来,算是大幅度战袄发到下面,减少士卒返工的麻烦。

  “好好好。”

  朱元璋越看越满意,又开口道:“待到二期人马迁徙过去,若是有未成亲的小伙子,朕是愿意给他们说亲的。”

  王布犁没想到朱元璋还有做媒人的习惯,随即又问道:

  “陛下,哪有那么多适龄女子?”

  “上元县城外的寡妇们,朕是鼓励她们再嫁的。”

  明初。

  南京城广民稀,亟需填实。

  出于居重驭轻的考虑,明廷在此设立了大批卫所,同时允许家属随营生活。

  为方便调用和管束,朱元璋早在吴元年(公元1367年)即下令修建军营,而且要求“居营者必以总旗为首,小旗次之,军人又次之,列屋而居。

  凡有出征,虽妇女在家,亦得互相保爱。”

  朱元璋把家属纳入军事化管理的范围,其一方面可以使军士安心出征,一方面也暗含有以家属充当人质的目的。

  毕竟此时政权尚未稳固,以归附军为主体的军队,还不是可以完全依靠的国家机器。

  可是不久就出了问题。

  明初战事还很密集,军士阵亡者很多。

  明廷为此不得不专门设立寡妇营来安置阵亡及病故军士妻小。

  因为寡妇众多,甚至被刘基作为京城长时间不下雨的原因之一。

  这场求雨闹剧,更是成为了李善长攻击刘基的缘由,没有人在意寡妇们真正的生活,都是被拿来攻击政敌的借口罢了。

  当然了朱元璋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管的人,毕竟还有那么多活人看着呢。

  不愿意再嫁的,那就每个月给她双倍的薪米,愿意再嫁的领一笔抚恤。

  南京卫所属大都督府管辖,居住在寡妇营中的军士遗属的抚恤费自然只能由中央财政拨给。

  对于国力尚弱的明朝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一個沉重负担。

  明代财政分起运和存留两部分。

  起运是地方上缴中央的税赋,存留则由地方政府按有关规定支配,其中包括居住在地方的亡故军士家属的抚恤费。

  为把这个包袱甩给地方政府,朱元璋特别规定亡故军士妻小“愿还乡里者,人给米二石,官给脚力送之”,鼓励其还乡生活。

  但是,单纯鼓励寡妇自愿还乡的作用很有限。

  急于甩掉包袱的明朝政府,想着遣返寡妇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但另一个难题又浮出水面。

  大明的经济发展是有差异的,好不容易来了南京落户,还要回老家受苦?

  于是寡妇营就出现了,反正我就是南京周遭的户口,你给我返乡,那也是返乡在这里。

  我男人为国家死了,你就要赶我走,没天理了,求天子给我们作主之类的。

  搞得朱元璋没脾气,就这么的全都落在这里。

  他倒是想要强行给送回原籍,可一个个效仿做泼妇状,又不能真的一杀了事。

  此时的程朱理学还不算严苛,守节或者改嫁全凭寡妇作主。

  表面上是对军士家属的恩赐,实则就是为了甩掉包袱。

  相比于这些寡妇,朱元璋更愿意恩养一些伤残的士卒,他知道这批人尽管伤残了,但也会为他拼命的人。

  听着朱元璋的建议,王布犁轻微颔首,也不作声。

  他倒是可以把织布机拿出来,让这帮寡妇营的女子们为朝廷做活,但是老朱没提,他也就没说。

  胡惟庸摇摇头,微微躬身:

  “陛下,她们领惯了薪米,又不肯离开南京,如何能容易嫁到贵州那深山老林里去哦?”

  这些寡妇们目前对于大明财政的支出压力,一丁点也不小。

  别看大明一直都在胜利胜利,踩着敌人的尸骨。

  可己方士卒的死伤也不在少数,尤其是洪武五年那一次北征失利,更是造就了不少寡妇出来。

  尤其是南京城外,那么多双眼睛瞧着呢。

  倒是没有人会冒着极大的风险给她们扣发口粮,尤其是马皇后还会时不时的看望她们。

  待到占据云南后,沐英根据朱元璋的要求,调集南京外的卫所家属过去。

  但是云贵地处边远,生活困苦,尽管赴卫可以全家团聚,但困苦的生活还是让相当多的军

  士家属裹足不前,依旧滞留在南京,老朱鼓励家属离京赴卫的政策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至于朱元璋不得不下令强行遣送家属离京赴卫,一方面可以使军士安心在边卫服役,一方面可以减少京城滞留军属,腾出占用的营房,一举两得。

  “此事再商议商议。”

  朱元璋觉得目前就出现一个初版,具体的细节还需要继续商谈一二。

  朱标则是刚给何真写完回信,表达自己大吃一惊的情绪。

  对于这件事很是满意,他会派人去亲自落实这件事,到时候还需你来协助一二。

  于是王布犁也不多待,而是直接牵着马翘班回家了。

  等他溜溜达达到了公主府,听仆人说公主跟随皇后出去看望孤寡老幼去了。

  王布犁点点头,又去看他们吹玻璃玩。

  不得不说这三个手艺人是有点天赋再身上的,已经摆了不少物件。

  这些东西全都会发到皇店里去售卖。

  “不用都做成一样的,现在就随你们心意。”王布犁戴着口罩笑呵呵的道:

  “用不着太累了,天气越来越热,下午就甭干了,也不着急大量卖出去。”

  三个人皆是向着王布犁道谢。

  “明天给你们放几天假,回家歇歇,看看家里介绍什么合适的姑娘没有,亦或者需要我出面说亲,都行。”

  这下子倒是给王布犁跪下了。

  如此大恩,岂能不报。

  王布犁笑呵呵的叫他们起来,主打的就是一个跟着我混有肉吃。

  待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朱明秀才坐着轿子回来。

  然后她精细的瞧着王布犁竟然比她还要早到,脸上带着笑,一下子就扑进王布犁的怀里。

  “夫君,今天我好累啊!”

  “我给你揉揉脚。”王布犁说着就要去给她脱鞋。

  “不要。”尽管已经为人妇,可是在大厅里还是十分害羞,朱明秀小声道:

  “走了好多路,肯定有味道,夏天又容易出汗,我先洗个澡。”

  等到冲凉之后,他们夫妻俩一同吃饭。

  王布犁听着朱明秀叽叽喳喳的说着一些今天的见闻。

  朱元璋虽然发愁支持的钱财巨大,但是还没有拎不清连抚恤都不给,也没有被后面的文臣定下砍脑袋记录军功的章程。

  “那些不嫁人的妇人的生活还是有些惨的。”

  “嗯。”王布犁给她夹着菜:

  “在大明各地百姓的生活有比她们还要惨的不计其数。

  至少朝廷每个月都会给她们两石粮食,比我当小吏的时候都多,许多种田的百姓一年剩下的粮食兴许都没她们多。”

  朱明秀没有反驳自己夫君的话,因为她相信王布犁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诓骗她的。

  “为什么大家都生活的这么困苦啊?”

  朱明秀平日里再宫中也会干活,但是吃穿用度上并没有什么缺口,而且她接触的层面也没有这类人。

  只不过马皇后以前是自己做这种善事,待到女儿成亲后,才会带着她们一起去见见世面,希望她们再家里也不要过度奢侈。

  大姐临安公主从去岁就跟着马皇后外出探望这些人了。

  今年朱明秀还是第一次出去见世面。

  她觉得自己想象当中的大家已经很惨了,就是吃不上肉之类的,但是真到了那个场景,瞧见许多人的惨样,确实是突破了她的想象。

  朱元璋跟儿女吹嘘自己吃不上饭之类的,也没有过多描述惨样,毕竟当爹的还是要面子的。

  王布犁觉得大明目前的情况算不得好,只是脱离了大规模战争的局面。

  但是局部战争还会紧锣密鼓的发生。

  老朱一直都头疼没有钱财安置大批人员,可一旦打下铜矿之后,王布犁也觉得朱元璋不会花钱让经济变得好起来。

  “你想帮她们?”

  王布犁当然不是小孩子,能听明白朱明秀话里话外都透露出来的意思。

  朱明秀放下碗筷,轻微侧头看着王布犁:“夫君,我也不是你当时说的什么心软的神,就是想要帮母后一些忙。”

  王布犁哈哈笑了两声:“我懂,伱是想要把织布机拿出来,让她们用呗。”

  “是这个意思。”

  “目前而言是不行的。”王布犁摇摇头:

  “现在拿出来对于大明没什么好处,光靠着布匹卖给高丽使臣,他们的吞吐量太小了。

  一时的利益会造就大量布匹价格下跌,到时候行业越来越卷,这个织布机也就不是什么造福百姓的物件了。”

  朱明秀不是很懂,见王布犁坚持,也就没有闹着非得拿出来不可。

  她晓得自己不如夫君聪明,夫君如此做,定然有他的道理。

  要不然许多国事,父皇也不会叫自己的夫君过去出主意。

  王布犁揉了揉媳妇的脑袋,开口道:“帮助那些寡妇,不如让她们再嫁,免得孤苦伶仃的过上一辈子。

  这些妇人除了接受浆洗衣服的活,也能织布,我到时候问一问工部制作战袄的时候,可以从这群妇人挑选一些好手,叫她们听安排做衣服,也算是帮扶他们了。”

  朱明秀轻微颔首。

  王布犁也知道自己说的不现实,给她们找男人。

  大明能够建立毕竟是经历了不少的战乱,男人作为主力被消耗许多,女人在军队的保护下,才能大量的幸存下来。

  导致目前而言,许多地方都是男人少,女人多。

  而且这些寡妇再嫁人之后,就没法领到朝廷给的抚恤了,所以很多人干脆就不在成亲。

  每个月省着点吃,还能用粮食换些钱财。

  京杭大运河入江口。

  王布犁也懒得提前通知,直接搞了个突击检查。

  他站在拦截的大坝上,河里的水排干净了,但是全都是淤泥,往下挖也都是水。

  为此不得不挖一段再把水给人工弄出去。

  虹吸现象也不是没有人不会用。

  只不过此时落差是有点大,竹筒的密封性不是很好,倒是把灭火车给推来,用来吸水,再费劲的弄上去。

  工部主事芦堂连忙过来给王布犁介绍目前工程的进度。

  只要是夏季来临,害怕下大雨,到时候又是功亏一篑。

  河岸已经开始堆积土堆了,力求把施工段全都给围起来,避免四处的雨水全都落在这里面去。

  王布犁双手背后,身后的人给他打着伞遮阳避热:

  “下雨的时候也要安排人巡查,避免这些土堆被冲破,雨水全都流进去,最好别出什么人命。”

  南京夏天的雨量可是不小的。

  “驸马爷放心,工地安全大家还是挺重视的,他们都是来这里卖苦力挣钱的。”

  “嗯,如此多的人,有没有闹事的?”王布犁又提了一嘴:“难免会有人吃饱了想要欺负人,多吃多占的。”

  “规矩驸马爷早就定下了,谁敢违抗,不单单前面挣的钱要返回去,还得让他加倍做苦力。”

  芦堂为此十分得意:“如此重罚之下,还没有人敢轻易犯事呢,更不用说还有士卒看守。”

  “嗯。”

  王布犁瞧了一眼,遥远的看着粪霸带人运车把这些人的产出都弄走去沤肥。

  “那个人可敢搞事?”

  芦堂瞧着运粪的人,摇摇头:“此地的公共厕所每天一清,时不时的会有满员的情况,他们忙的很。”

  “行。”

  王布犁再次点头,只要工地上不出安全问题,也没有人聚众闹事,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看工程质量问题了。

  相信在朱元璋连坐的制度下,大明的工程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

  作为项目总指挥,王布犁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能干上大坝的工程。

  “今天我也带着人在这里吃大锅饭,叫厨子多给我这十几个人准备一点。”

  “明白。”

  王布犁在视察工地,经过上一次烧石头的事情。

  许多迫切来挣钱的人来了工地都必须要记住一件事,好好守规矩,别当害群之马。

  要不然不仅仅是你自己会遭到惩罚,还会立即结清与你相同村子工人的工钱,一同被衙役带回家去,当众宣读惩治措施以及缘由。

  也就是相当于为了保住大家的收入,多了相互监督这么一个过程。

  王布犁对于修大坝用的就是以工代赈的法子。

  官府投资建了工程,百姓因为打工手里也都有钱了,还会有胆子花一花,那经济就稍微繁荣起来了。

  这对于明初的经济环境而言,也算是一剂良药。

  倒是免除了朱元璋总是想要让人服徭役不给钱,服徭役的人还得自己搭钱的想法。

  到时候百姓就更加困苦,哪还有钱往外花呢。

  “驸马爷,这饭菜可还合口?”

  王布犁坐在椅子上往嘴里扒拉饭菜,瞧着给工匠打饭的人,看看有没有勺子开抖的。

  “还行,不难吃。”

  王布犁瞧着排队的人:“他们这有随意插队的吗?”

  “有这种现象。”芦堂点点头:“多是去如厕,叫同村的人先拿着饭碗给他端着。”

  “嗯,你就在此这待着,我带人去转转。”

  王布犁也知道这种现象是不能避免的,端着碗站起身来溜达,瞧着那群坐在地上吃饭的工匠。

  芦堂不敢阻拦,他知道王布犁这是没有听信他的一面之词,要去走访一二。

  王布犁走了一百米,慢慢蹲下,坐在地上,看着一堆人:

  “平日里的饭菜也会这么多吗?”

  正在狂吃的工匠猛然见到有当官的不好好吃饭,来问他话,有些懵逼。

  倒是旁边的人机敏些,连忙道:“回老爷,平日里饭菜也这么多。”

  王布犁扒拉着自己碗里的菜点点头:“吃得饱?”

  “吃得饱,每天能吃三顿咧。”

  唐坡倒是觉得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典史老爷,将来指定是大官。

  “那便好。”王布犁看着众人道:

  “我是江宁县典史王布犁,今天来视察一二工地,就是想要瞧瞧诸位吃的如何,工部的人有没有人敢贪污你们的口粮。”

  “王半升!”

  离得近的人立马就喊出了王布犁在民间的绰号。

  “不错,就是我。”

  王布犁先是应了一声,继续扒自己碗里的饭。

  “那是驸马爷。”

  工匠们便嘿嘿的笑起来。

  谁都知道大家能来这里做活挣钱,都是托了驸马爷的福。

  如今见他又同大家吃一样的饭,更是觉得分外亲切。

  王布犁站起身来对着众人道:“天气越发炎热了,去岁在南京城里干活的工匠都能在中午最热的时候休息两个时辰,有冰凉的绿豆汤喝,陛下也恩准了你们也可以有此待遇。”

  听到王布犁言语,工匠们倒是欢呼起来,惹得许多人都伸着脖子来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