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281【慢慢来】_从港岛开始发家
笔趣阁 > 从港岛开始发家 > 第283章 281【慢慢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3章 281【慢慢来】

  新鸿基证券公司成立多年,对证券股市非常的熟悉,而且本身有不少的其他公司资料,于是李文迪交代的事情很快便整理成了一沓很厚的文件。

  李文迪看着有20厘米后的资料文件,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为了从股市上继续赚钱还债,他只能认真的翻阅这些文件。

  如今的蓝筹股开始了升涨之路,以后的涨势当然还会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价格太贵了,1000万买不了多少股,至于杠杆买入,李文迪不是没想过,不过杠杆只适合于收购案或者一些明知道会暴涨的股票,不适用在这些增涨缓慢的股票身上,否则利息会吃掉本金。

  和记集团的股价已经涨到了3.2元,2000万股已经赚到4400万元,再往上涨一些,还掉加拿大商业银行的1亿元贷款不是问题。

  太古洋行的A股股价涨到了1.5元,B股股价是0.3元,0.6元和0.12元面值买入,那么利润是0.9元每A股、0.18元每B股,利润达到了接近2000万元,回报率超过了280%,比和记集团的股票更具有盈利势头。

  小型公司中也不乏资产优质的,这些公司作风稳健,很少会做冒险的项目,股灾和地市大暴跌对这种公司的影响很小,但是也不会冒险收购其他的公司,反而会趁低吸纳一些比较优质的物业,所以等到年底或者明年,股市开始大涨之际,这些公司的涨势不会差,甚至比得上垫底的蓝筹股。

  毕竟这些公司的股价非常的低,能够轻松的翻倍,缺点是不能大股买入,因为大股买入会引起这些公司大股东的警惕心以及市场的动荡。

  “太万置业公司,股价0.6元,市值1200万元,估计资产值3100万元。”李文迪看着文件,喃喃自语“是个潜力股,股市好起来了,这类公司稍微宣传一下就会有接近2倍的涨幅。”

  李文迪最后确认了7家小型公司作为投资的项目,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股价低、实际资产值比市值高出1倍不止、大股东控股很牢。

  这类公司是很难被收购的,至于狙击,那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狙击是想抬高股价,大赚一笔,但是大股东控股很牢,都不担心你能持股高过他,股价如何能短时间暴涨。

  所以李文迪也只能熄灭让瑞幸地产公司收购这些公司扩张规模的想法。

  来到新鸿基证券公司,李文迪将写好的名单、投资金额都交给与他对接的经理。

  这位经理是冯景禧专门派来接待李文迪的,能力强、专业性不差,是一个干证券的人才。

  “胡生(胡锦衍),这批股票的买入不着急,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惊动任何人,尤其是这些公司的大股东,这仅仅是投资,不是收购。”李文迪嘱咐说道,良言不怕多说。

  “是!李生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的。”胡锦衍不太敢在李文迪面前托大,因为冯景禧已经提醒过,这是公司的大客户,一定要留住。

  “嗯!全部买入之后,将报告送到星光地产公司给我,或者打个电话,我过来拿。”李文迪说道。

  胡锦衍哪里敢让李文迪跑一趟,于是恭敬道“还是我送过去给你吧。”

  “那就麻烦胡生了!”李文迪交代完毕,便离开了新鸿基证券公司。

  趁着李文迪与置地公司大战之时,不少敌人冒出来打击长新置业等麾下的公司,不过上门道歉,付出代价的只有鹰君地产公司的罗鹰石。

  至于搞事搞得最猛的邵六叔,已经偃旗息鼓,装作事情没有发生过一般,不过对嘉禾娱乐公司的攻击从未停过,甚至变得猛烈起来,似乎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毕竟李文迪还是处于资金不充裕的低谷期。

  其实邵六叔也很惨,被邹文怀和何冠昌将他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人才挖了個遍,上至当红的演员,下至跑腿的武师,只要邹文怀、何冠昌认为是人才的,都被挖走了。

  虽然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规模很大,东拼西凑的总能拼起一支队伍,但是其中的磨合期严重的影响到了拍摄的质量以及进度,让邵六叔不知道发了多少次火,可依旧无济于事。

  而嘉禾娱乐公司吸纳了许冠捷、王杰等一干当红明星,加上高质量的幕后团队,电影宛如流水线一般在大荧幕上上映,还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同时旗下的院线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如此情况更让邵六叔气得跳脚,却毫无办法。

  李文迪深思着如何报复邵逸夫,发现暂时没有太好下手的点,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是私人公司,他没有办法插手,对院线下手又不是办法,唯一能想到的便是无线电视台,但股份都握在大公司或者有实力的家族手里,他还是需要寻找合适的机会。

  为了间接搞一下邵逸夫,李文迪还是给嘉禾娱乐公司提供了不少的优秀剧本,打算从电影行业压制邵逸夫的生存空间。

  九龙建业公司的雷绝昆已经将九龙巴士公司的股票收购至30%,而且是比较低价的,由于雷绝昆的资金不足,只能停止(其实雷绝昆将汇丰银行的贷款挪用了,想要趁低吸纳物业地皮,等旺市大赚一笔)。

  李文迪一点不着急对付雷绝昆,他要让雷绝昆产生一种错觉:李文迪已经放弃九龙巴士公司,以后在趁其不备收购九龙巴士公司,毕竟九龙巴士公司要进入80年代才会显露出优势,现在的九龙巴士公司不是一个香饽饽。

  对付其他的敌人,如蔡子明、温天赫、胡曾、三千尺地产公司的刘家,李文迪打算温水煮青蛙,给他们设置一个大坑,让他们好好的损失一笔。

  瑞幸地产公司清除了部分汇丰银行债务,又转移了一部分贷款到其他银行,如今的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拥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

  于是,张彦看着同行们都在搞收购案,于是他也有一些心动,可是他很有自知之明,便过来询问李文迪的意见。

  李文迪正好将之前看文件时的想法说了出来,张彦突然间对这些优质的地产公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收购一家稍微优质的地产公司,哪怕市值和资产值低一些的都可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